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1989年的北京房价与工薪阶层的买房梦 啥也不说了

发表于2012-03-15
1989年北京的商品房价格是多少?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已经印象模糊了,这一方面是因为年代久远,对于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来说,20年已经是遥远的距离了,它足够让北京城完全变个样;另一方面则是20年前的人们大部分住的是国家分配的福利房,对商品房这一概念缺乏必要的认识,当然无法想像今天房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。

昨天,笔者有幸从朋友处得到一张刊行于1989年2月20日的报纸,在这张泛黄的报纸上俨然刊登着这样一篇文章:《房价,百姓望楼兴叹;势在必控,国家正拟法规》。令笔者颇感意外的是,20年前的北京和上海,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真正温润过这片土地,却已经过早地承受着房价的压力,以致于包括建设部、国家物价房、建设银行在内的相关部门不得不出面干预,期望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的房价进行扼制。

据这篇文章报道,1989年的北京商品房价格在1600-1900元之间,上海的商品房价格最高则达到2300元。这样的价格对于今天当然是小儿科,甚至比不上很多小县城的价格。然而当它发生在22年前,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,绝对是一笔巨款。因为相对于那时工薪阶层人均100-200元的月薪来说,每平方2000元的商品房价格无疑是“从夜空里摘星星”。
发表于2012-03-15
为何要这么说呢?且看报纸给我们的分析:若买两居室,少说也要6万元。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,每月存储50元,已是最高极限,需要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,这种分析存在某些逻辑漏洞,如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工资的增长情况,也没有考虑到银行按揭贷款的买房模式,更没有考虑到人们对住房面积要求不断增长的心理,因而作者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,想买一套商品房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然而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,虽然作者的分析欠缺逻辑依据,但却道出了中国真切存在的一个事实:无论是多高的价格,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,买房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。

发表于2012-03-15
只是,1989年代的人们还有福利房可以期盼,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大部分人来说,单位福利房或房改房是他们解决住房问题的最大保障,即便房子不怎么样,即使面积比较小,但再怎么蜗居也还算是有个栖身之所。而对于今天的我们,除了忍受高租金与忍痛做房奴外,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,能圆我们在大城市的买房梦。很多人寄望于相关部门的调控,然而22年前,相关部门便已经出面进行调控和干预了,其结果又如何呢?现在北京正在开“两会”,政府再次祭出强力措施对楼市进行调控,给那些冀望圆梦的人们以玫瑰色的幻想,只是希望这次不要再沦为“空调”了!但愿如此!
发表于2012-03-15
真想有机会去看看郊区的房子。让自己有个容身之处
上一页|1|
/1页